导师风采

石匆

 

石匆,男,四川内江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大学“百人计划”。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分别于2007年、2009年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并依托教育部“高校-中科院博士联培计划“,全程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培养。2015年-2018年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加入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长期从事数字型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及系统设计,目前为响应国家对集成电路的战略布局规划,主要聚焦“感知-记忆-学习-认知-决策-行动”六维融合的具身智能类脑处理器芯片设计研究,模仿人脑基于稀疏脉冲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制,开展脉冲深度神经网络、脉冲大模(LLM)、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算法及电路设计,涵盖Python软件编程、Verilog/SystemVerilog硬件设计验证、ARM/RISC-V嵌入式开发、FPGA系统实现等,部分项目还涉及到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自动化设计,全面兼顾学术前沿性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学生高质量实习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课题组长期同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顶级研究所以及重庆市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密切合作关系,可为优秀学生提供去上述名校、研究所联培及企业实习机会。(特别说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及相近方向岗位多、需求广,完全不必担心我们不是示范性微电子/集成电路学院而没有就业竞争力,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及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委托重大课题等16项,总经费超过1千万元。累积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IEEE JSSC、IEEE TCSVT、IEEE TBioCAS、IEEE TCAS-1、IEEE TCAS-2、ISSCC、A-SSCC等集成电路设计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编写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其中8项已授权、且3项已完成转化。承担《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系统与实现》两门集成电路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先进类脑神经网络及设计》《智能芯片与系统设计》两门研究生前沿课。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

课题组目前在读博士生8人,在读硕士生8人,已毕业(含硕转博连读)硕士研究生15人,公派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培博士生2人次,赴清华大学联培博士生2人次,赴中科院计算所、半导体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培硕士生共3人次。近5年所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4人次、各类专业竞赛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多次、主持多项重庆市研究生创新项目、多人次获得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学生毕业去向包括公办本科高校教职岗,京东、紫光、中电科、飞腾、联发科、地平线等。

课题组为结果导向型,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自主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地点的权利。除优厚的常规月补助外,对发表IEEE期刊及以上级别成果的同学给与额外大量科研奖励。对参与科研项目立项讨论、以及协助完成项目内容的同学,视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给予额外补贴。更多详细信息,包括招生要求、在读及毕业学生详细信息等,请参考课题组主页:

www.corticalchip.com

欢迎信息类学科的同学联系推免及报考,对符合要求者,我们将在24小时内及时回复。联系邮箱:shicong@c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