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卫星互联网发展态势和挑战学术研讨会暨高校教师招聘会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30   

2025年7月27日,卫星互联网发展态势和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经管楼A103举行。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主办,依托第十九届中国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和第二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召开,由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安建平特聘教授担任主席,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谭晓衡教授担任召集人,与会报告嘉宾有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曹先彬、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海君、清华大学教授冯伟、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员杨天社。会议由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唐明春教授主持,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所、相关企业的研究人员逾10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唐明春教授在开场介绍中表示近年来卫星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新兴热点。本次会议聚焦卫星互联网发展态势和挑战,有幸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杨凯教授作题为“卫星隐蔽通信的道与术”的主题报告。首先阐述了隐蔽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技术挑战,随后从 “看不到”、“算不出”、“识不破” 三个核心维度解析了隐蔽通信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具体展开介绍了隐蔽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他从数字化建模等多个前沿视角对卫星隐蔽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曹先彬教授作题为“机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主题报告。首先从航空航海特别是低空安全等角度论述了机动通信的背景需求。针对机动通信场景的特点,报告指出了所需构建的核心技术。报告强调,在空天地海智能融合组网的发展进程中,当前仍面临网络体系构建等多重核心挑战,这些关键难题亟待集中力量攻克突破。

张海君教授作题为“面向海洋应用的未来NTN网络关键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当前面向海洋场景的通信应用正面临链路动态波动等若干核心挑战,通过突破NTN网络关键技术可有效破解海洋应用通信的技术瓶颈。展望未来,NTN网络研究需进一步升级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优化网络架构、强化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从而为海洋应用的数字化转型及全球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

冯伟教授作题为“天地一体6G网络:基本结构与系统设计”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天地一体6G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挑战,进而借鉴原子-氨基酸-蛋白质的例子,引出天地一体网络的X、L、V三种基本结构,并针对不同结构,阐述对应的系统设计方法、案例和性能增益。

杨天社研究员作题为“低轨大规模卫星星群/星座控管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总体介绍了卫星在轨控制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低轨大规模卫星星群/星座控制管理关键技术需求,进一步提出了突破大规模星座控管关键技术的总体思路和技术途径。在当今多类型、多用途巨型卫星星座加速建设部署、运行应用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建议具备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巨型星座在轨控制管理技术的研发实践,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与会人员对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与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研讨会也为卫星互联网行业未来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学院积极组织参与了同期举办的高校教师招聘会,旨在吸纳电子信息领域优秀人才,为学院师资队伍注入新活力。招聘会上,学院展位前人头攒动。学院招聘团队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博士后、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副院长唐明春详细介绍学院的学科特色、科研平台、师资待遇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针对求职者关心的科研、教学等问题,团队成员一一耐心解答,让求职者充分了解学院的优势与发展潜力。不少求职者对加盟学院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提交简历并深入交流。

此次参与招聘会,不仅为学院吸引了一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也扩大了学院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影响力,为后续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