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及教育部要求,召开国际学术会议须进行申报审批,得到通过后方可举办。
填报网址:中国教育系统学术会议云平台 econf.hust.edu.cn (请与学院外事秘书联系获得账号密码)
填报要点:
一、负责人与联系人
负责人信息需完整填写手机号、邮箱,申报单位填“重庆大学”,院系填学院名称;会议联系人需关注审批进程,及时回应修改要求。
二、会议名称
中文名称:简洁切题,规模大的用“国际会议”,小的用“国际研讨会”;禁止使用“峰会”“论坛”等拔高称谓;不混用年份与界别;中文名称不用英文缩写(国际组织用全称,英文名称标注全称+括号缩写)。
三、时间安排
会议日期:仅指正式会议(一般3天),不包含报到/离会时间;拟对外承诺日期:大型会议提前3-4个月,小型提前1-1.5个月。
申报时间:纯线上会议会前1个月提交,线上线下结合会前2个月提交(预留学校审核1周)。
四、参会规模与名单
中外比≤4:1;专家名单需完整(姓名、国籍、单位、职称);港澳台代表用中文姓名,注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台湾代表需附简介+台胞证号;谨慎邀请特殊背景专家;学生参会需注明学历(如“本科生”)。
五、会议日程
需详细(含报告人国籍、单位、题目;讨论会主持人及主题);不包含餐饮、参观考察;姓名用中文或译名,报告题目需中文。
六、主题与议题
主题:精炼(一句话或小段文字);议题:5-7个,分点列出,避免单议题包含多要点。
七、往届信息
有届别的会议需提供往届信息:届别少的列每届情况;届别多的需首届、最近两届详细,其他届次简略(年份+承办单位)。
八、背景与意义
需详细说明背景、必要性、预期目的、利弊分析及对学术/学校的意义,避免空泛套话(此为教育部审批核心依据)。
九、会议形式
明确形式(线上/线上线下结合),线下规模尽量小;相关内容填在“背景和意义”末尾。
此外,由于我院科研项目的特殊性,举办国际会议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由先进院审批),请联系外事秘书获取相关表格信息。